首页 > 都市小说 >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> 第15章 收购谈判与扩张计划

第15章 收购谈判与扩张计划(2/2)

目录

“我刚收购了《华尔街日报》,打算扩张业务,想从美国名校大规模招募实习记者。”

常春藤联盟(IvyLeague)原本是美国大学体育联盟之一,

因其成员学校都是美国名校,后来成为美国名校群体的象征。

但常春藤联盟正式成立是在1954年,1898年的现在还远着呢。

不过即便在1898年,这些学校的声誉也毫不逊色。

“实习记者?说实话,

如果您想扩张《华尔街日报》,收购纽约的报社可能更有效。

为什么非要招聘大学生呢?”

“有原因的。”

杜鲁门设想的信息机构,最合适的人才就是名校的大学生。

以哈佛为首的名校学生,他们是庞大校友网络的源头,

这个网络涵盖大学同学、大学附属机构、智库、研究所、赞助企业以及上流社会俱乐部等。

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就来自像罗斯福家族这样的名门望族,

甚至可以期待直接的血缘关系带来的人脉拓展。

这简直就是人脉的金矿。

“詹姆斯,原本预计收购道琼斯公司的金额是多少?”

“突然问这个吗?

预计收购金额最低13万美元,最高30万美元。

我们计划投入约20万美元用于扩张《华尔街日报》。”

“好,那这意味着对冲基金现在有50万美元的闲置资金。”

50万美元足够了。

“我想大规模招聘。

就算收购纽约的报社,也无法获得杜鲁门想要数量的记者,而且人力成本还高。

再说了,记者们的性子,你懂的吧?

唉,杜鲁门可不想运营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时候,被记者们牵着鼻子走。”

“把剩下的50万美元都投入到实习记者招聘中。”

詹姆斯一脸严肃地摸着下巴。

“用50万美元大规模招聘吗?

确实,美国东北部实习记者数量多,人力成本也低。

雇佣和解雇也更加灵活。

毕竟是名校学生的人脉,作为牛津大学毕业的我可以保证其质量。”

“而且我打算在招聘启事里不设专业限制。”

“啊?”

见詹姆斯惊讶,杜鲁门解释道:

“不限制经济、管理、理工科、人文等专业,所有专业都可以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要确立经济类报纸的地位,

就必须在经济领域拥有压倒性的信息优势。”

“信息优势……您是想要专业知识。”

“对,毕竟内行才能看出门道。

有多少信息是只有经济学专业学生才能看到的。

普通记者能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分析财务资料吗?

就当给大学生们赚点零花钱了。”

杜鲁门想到了Youtube。

Youtube出现后,那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们纷纷崭露头角,

通过视频流媒体分享大量普通记者无法传达的信息和知识。

少则数千人,多则数亿人观看,这些行走的企业级Youtube博主都赚得盆满钵满。

道理是相似的。

如果他们能提供有用的信息,我们对冲基金就能通过这些信息获取巨额利润。

然后从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佣金,分给提供信息的实习记者作为激励。

“当然,只有提供高质量信息时才支付激励,

但只要干得好,说不定大学四年的学费都能赚出来。”

可行吗?

对于运作大规模资金的行动主义对冲基金来说,是可行的。

比如对中国瑞幸咖啡进行全面调查,通过卖空获利的浑水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

洗劫阿根廷的埃利奥特基金和搞垮英格兰银行的量子基金,也是基于信息获取财富。

信息就是金钱。

“更何况我还有未来的知识。值得一试。”

《华尔街日报》是经济类报纸。

在21世纪,中国人投资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时,

通过Youtube就能成为半专业人士,自如地进行股票投资。

19世纪其实也一样,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,信息至关重要。

如果《华尔街日报》能输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端信息,

普通投资者就能轻松进入纽约股市。

1.通过《华尔街日报》传递股票投资所需信息。

2.公开信息增多,普通投资者能轻松投资纽约股市。

3.纽约股票市场扩大。

4.对冲基金获得更多利润。

5.进而通过《华尔街日报》传递更高质量的信息。

杜鲁门想要建立这样的良性循环系统。

当然,真正高端的信息和企业机密,只会在《华尔街日报》内部保管。

毕竟我们也要生存。查尔斯·道肯定也会赞成吧?

“正好这个时期美国实习记者的月薪在25美元以下,

给他们最高两倍年薪的激励条件,应该足够大学生们赚点零花钱了。”

美国名校的学费高得离谱,

所以很多大学生为了赚学费会去当实习记者。

如果能在《华尔街日报》赚零花钱,

他们说不定未来还会成为《华尔街日报》的订阅用户。

还能留下好印象,顺便营造舆论。

用高质量人才进行渗透战术?杜鲁门都迫不及待了。

杜鲁门拿起可乐瓶。

“詹姆斯,如果在《华尔街日报》实习的学生毕业后,

他们可能会去哪份报纸工作呢?”

杜鲁门这么一问,詹姆斯瞪大了眼睛。

“当然是《华尔街日报》。”

“没错。”

杜鲁门脑海中浮现出美国东北部的8所名校。

哈佛大学(harvardUy)

耶鲁大学(YaleUy)

普林斯顿大学(prionUy)

哥伦比亚大学(biaUy)

宾夕法尼亚大学(Uyofpennsylvania)

布朗大学(brownUy)

达特茅斯学院(dartouthllege)

康奈尔大学(ellUy)

这些未来常春藤联盟的成员,是美国顶尖的大学。

“当其他报社用低廉的人力成本随意压榨实习记者时,

我们迎来了绝佳的机会。把握好这次机会。”

杜鲁门把名片递给詹姆斯。

詹姆斯有些紧张地接过名片,惊讶地瞪大了眼睛。

“这是……”

“你的秘书室长名片。

接下来一段时间,

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指挥塔就交给对冲基金的秘书室了。

我能相信你吧?”

“……!!!”

詹姆斯猛地抬起头。

他激动得紧紧握住手中的皮手套。

“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。”

“好,我相信你。”

杜鲁门竖起大拇指。

“不过……”

杜鲁门抬了抬下巴,指向詹姆斯身后。

詹姆斯身后,一位身着黑色西装的男子静静地站着。

“他是秘书室的人吗?”

“啊,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卡利克·w·贝隆。我给您介绍一下。”

詹姆斯微微侧身,男子从后面走上前来。

“我是贝隆。”

“沃顿商学院毕业的?”

“您还记得啊。如您所说,我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。”

贝隆回答时,举止自信且谦逊,

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误以为他是德国容克贵族出身,十分优雅。

但他白皙皮肤上的伤疤却无法掩饰,让人感觉他经历过残酷的事情。

他粗壮的双手像岩石一样坚硬。

“……!!!”

杜鲁门迅速镇定下来。

“这家伙,是贫民窟出身啊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