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始终坚持独自耕作(2/2)
经过一番商议,对策无非两种,一为自力更生,二为购买。
朱樉在得到吕不韦的千金之后,挥霍无度,对金钱并不看重,但他对洛邑城内几家商铺的情况了如指掌,知道那里并无多少存货,且价格昂贵。
不仅他的母亲,就连那些习惯节俭的村妇们也不愿花费巨资购买布料,只是为了村民们劳作时有衣可穿。更何况,朱樉还计划在秋收后农闲时节建设新村落,届时需要资金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。
最终,他们决定以自力更生为主要策略。
优质的麻布已经用尽,但用于劳作的布料无需过于讲究,可以收集一些碎布和旧线,再动员人们上山寻找替代材料。
在这个时代,森林覆盖率极高,可用于纺织的植物纤维资源相当丰富,只要有足够的人力,收集足够的材料并非难事。若实在不足,还可以到其他村落购买一些来补充。
解决了布料问题后,朱樉便与连这位“王室裁缝”一同开始了设计工作。
这个时代的服装基本上还是以裳为主,尚未有裤子的概念,用来遮挡腿部的被称为胫衣。
实际上是一种套裤,更准确地说,是套腿或腿套,仅覆盖小腿部分,大腿和裆部均无遮挡,全靠深衣来遮掩。
尚京之所以实行胡服骑射,主要是因为传统服饰实在不适合单人骑马,要想对抗时常来侵扰的林胡、楼烦等部族。
战车和步兵最多只能保持不败,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。
尽管朱樉从未设计过服饰,但他曾见过穿着全套胡服的赵圣,又成长于“世界工厂”,便依样画葫芦,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改良,由连负责制作,新式的“劳动装”就此诞生。
经过多次修改,“朱樉式”劳动装已不再带有太多胡服的风格。
上衣类似于后世的长袖T恤与工装服的结合:圆领设计,袖口配有三排布扣以调节手腕处的松紧,胸前设有两个大口袋,用于存放小物品。
袖子设计为可根据需要拆卸;下身最初设计为普通长裤,但当时并无松紧带,布扣又担心不够牢固,经过多次改良后,采用了后世的背带裤样式,背带可跨肩并通过布扣自由调节松紧,不必担心脱落,裤脚采用袖口样式,可以扎紧以防杂草或虫子进入。
朱樉本想增添皮手套和长筒皮靴,但对目前的村落而言,皮革过于稀缺,只能以布料替代。
第一套劳动装制作完成后,朱樉亲自试穿并到田间测试效果,又邀请几位身材相似的村民体验,立刻获得了一致好评。
根据试穿效果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后,由于布料生产尚未跟上,朱樉又开始思考便携农具的创新。
得益于乡民的协助,从农具的形态来看,村庄的农具种类已经不逊于魏韩的农夫们,只是由于铁产量有限,数量上一直未能完全满足需求。
然而,朱樉并不满足于此,他广泛走访田间劳作的村民,与高石子和泰杉一同深入工坊,着手研发各类精致实用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