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6章 继承人问题-龙体渐衰(2/2)
武则天看着武三思,说道:“三思,你有这份心思固然是好,可这天下并非易事。你觉得,你凭何能担起这武周的江山?”
武三思自信满满地说道:“姑姑,侄儿自幼追随姑姑,深知姑姑的治国理念。侄儿若继承大统,定当延续姑姑的政策,重用武氏子弟,让武周的威名远扬四海。况且,武氏家族人才辈出,定能辅佐侄儿将武周治理得繁荣昌盛。”
武则天微微点头,说道:“你有信心是好事,但切不可骄傲自满。这朝中还有许多大臣,对李唐宗室念念不忘,你若想服众,还需多多努力。”
武三思赶忙说道:“姑姑教训得是,侄儿定当谨言慎行,广纳贤才,争取让朝中大臣都支持侄儿。”
武三思走后,武则天揉了揉太阳穴,心中愈发纠结。李唐宗室的正统,武氏家族的期望,大臣们的不同意见,在她脑海中不断交织。
傍晚时分,太平公主进宫探望武则天。
太平公主一见到武则天,便关切地说道:“母后,您近日为继承人之事操心,可要注意龙体啊。”
武则天看着太平公主,说道:“太平,你自幼聪慧,见解独到。你说说,这继承人之位,该传给谁?”
太平公主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母后,依女儿之见,此事需谨慎权衡。李唐宗室虽有正统之名,但母后开创武周,武氏家族也功不可没。或许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,既能保证江山的稳定,又能让武氏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。”
武则天问道:“那你可有具体的想法?”
太平公主说道:“母后,可立李显为太子,但同时重用武氏子弟,让他们在朝中担任要职,辅佐李显。如此,既能安抚李唐宗室和朝中大臣之心,又能确保武氏家族的地位。”
武则天听后,陷入沉思,许久之后说道:“太平,你的想法倒是新颖,容朕再想想。”
随着各方势力的介入,武则天在继承人问题上的纠结愈发深刻。李唐宗室、武氏家族、朝中大臣,各方的诉求和期望都摆在她面前。她深知,自己的这一决定,将关乎武周王朝的兴衰存亡,可究竟该如何抉择,她依然没有头绪,只能在这重重迷雾中,继续探寻那正确的方向。
又过了几日,武则天在御花园散步,遇到了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。
张易之满脸谄媚地说道:“陛下,近日见您为继承人之事烦恼,臣等心疼不已。依臣之见,武氏家族对陛下忠心耿耿,三思大人更是英明神武,若由武氏继承大统,必能让陛下放心。”
张昌宗也在一旁附和道:“是啊,陛下,武氏家族定能将武周治理得蒸蒸日上,陛下开创的基业也能千秋万代。”
武则天看着他们,心中有些不悦,说道:“你们二人,少在朕面前说这些。这继承人之事,朕自有主张,你们无需多言。”
张易之与张昌宗吓得赶忙跪地,说道:“陛下息怒,臣等只是关心陛下,并无他意。”
武则天挥了挥手,说道:起来吧,以后莫要再提此事。”
经过多方的谏言与自身的深思熟虑,武则天的内心仍在激烈地挣扎。她时而觉得狄仁杰所言有理,传位给李显可顺应民心,保江山稳固;时而又觉得武三思的雄心壮志和武氏家族的忠诚可靠,或许能延续武周的辉煌。太平公主的建议虽看似两全其美,但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。
夜晚,武则天独自一人坐在寝宫内,望着窗外的明月,心中暗暗思忖:“这天下,究竟该何去何从?是延续李唐的血脉,还是让武氏家族接过这江山的重任?若选错,武周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?”在这寂静的夜里,她的内心如波涛汹涌的大海,久久无法平静,而那关乎武周命运的抉择,依旧悬而未决,等待着她在这迷茫的困境中,寻找到那一丝曙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