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刷视频:震惊古人 > 第317章 蓝玉:特么的,胡惟庸居然觉得我傻,以为我好欺负?

第317章 蓝玉:特么的,胡惟庸居然觉得我傻,以为我好欺负?(2/2)

目录

『江油有个洗脚村。』

『达州有个妈妈村。』

『德阳母猪湾。』

『感觉这些地名在四川很合理。』

......

【云南篇:昆明市自卫村,曲靖市大佐村。

玉溪市鸡窝村,昭通市打雷寨。

普洱市大屁股山,临沧市蚂蚁堆乡。

保山市黑心洼,丽江市太阳脑子。

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,摸、奶寨。

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,八嘎乡。

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,冷水喝多山。

楚雄彝族自治州,摸不摸村。

大理白族自治州,黑脑包山。

迪庆藏族自治州,奔子栏镇。

怒江傈僳族自治州,秋那桶。

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,弄璋镇。】

【未完待续......】

......

大明,洪武年间。

“湖广行省拆分成了湖南湖北。”

朱家三人加上蓝玉,正对着大明疆域图研究。

明初沿用元朝行省制度,元朝的湖广行省辖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海南、贵州大部、四川一部以及广东雷州半岛。

朱元璋对湖广行省进行拆分,分别划入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其中,广西壮、黎、瑶三个民族反明起义猛烈,朱元璋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,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广西门户钦、廉州划归广东。

由此,湖广行省大致相当于今湖南、湖北两省相加。

朱元璋正计划着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。

在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,府以下有县和属州,各直隶州以下有县。

并准备分设都指挥使司、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三司,分掌各省军、政、司法权力。

现在问题来了:湖广行省是学后世拆分,还是维持原样?

如果要拆,那中书省的直辖府州动不动?

直辖府州包括:应天府、凤阳府、淮安府、扬州府、苏州府、松江府、常州府、镇江府、庐州府、安庆府、太平府、池州府、宁国府、徽州府、徐州、滁州、和州、广德州。

在老朱的计划里,借胡惟庸之事废除宰相制度的同时,中书省肯定要一并裁撤。

到时候,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。

这便是俗称的直隶地区,朱棣迁都后,加上一个南字,又称南直隶,与北直隶进行区分。

“湖广可以拆,但不能照着后世的样子拆,时代不同,后世的未必就适合大明。”

“直隶地区不能动,后世亦有直辖市,财税肯定上缴国库,但其他省份与中枢的财税如何划分,我们不知,不能跟着后世改。”

“民间一旦有变,只能靠直隶地区支撑。”

“尤其是在原本的历史上,老四迁都北京,肯定也会下辖直隶,那时的大明就是一个南直隶、一个北直隶。”

朱标感慨道:“朝廷大半赋税出自南方,天高皇帝远,怕是几代人之后,除了城头上的旗帜,再无一物可以证明这南直隶是朱明治下。”

“和咱想的一样,湖广可以拆,其他不动。”

老朱一锤定音道:“就这样定了,拆湖广。”

“洪武有三十一年,咱还可以活二十多年,其他的事情可以慢慢解决。”

“毛骧,胡惟庸真病了吗?”

今日,胡惟庸没上朝,说的是昨夜突发疾病,卧病在床,只剩下一口气了。

“禀上位,是装的,也是真的。”

“昨夜他脱光衣服让仆人用凉水轮番泼他,而后又在冰块中躺了两个时辰。”

朱标开口问道:“往外面送书信了?”

“没有,闭门谢客,下朝后有朝臣提着东西去看他,人没进去,礼品也没收。”

“今日仆人服侍他用药时,他许是烧糊涂了,迷迷糊糊的自言自语道:该怎么辞相之后才能全身而退,至少也要保全妻儿。”

朱元璋冷笑一声:“烧糊涂了?他这是故意说给人听!”

“上位,臣有罪。”

毛骧连忙请罪,安排的人被人家发现了,自己浑然不觉,还说他烧糊涂了……

“起来吧,他没发现那是你的人。”

“呵,他对谁都是这一套话。”

“别说是佣人了,哪怕是他亲儿子去,他也是这一句话。”

“爹,那他是想……”朱棣问道。

“无非两个目的,一者图谋远大,一者只求自保。”

朱棣脑海中混乱的线索突然串联起来了。

“所以您让我监国,是为了引蛇出洞?”

蓝玉恍然大悟的同时又有些不解:“上位,所以您让我协助燕王监国,是为了以防万一?”

“但让魏国公镇守是不是更保险一点?”

“打个山林里的女真,臣也可以,要不臣和魏国公换一下?”

蓝玉虽然平时一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模样,觉得自己就是古今最牛的武将,白韩卫霍复生也不是不能碰一碰。

自信可以有,牛皮也可以吹,但自己要是把吹的牛皮都当真了,那就真成傻子了。

蓝玉在这方面多少有点自知之明,所以才提出这个建议。

“他们看不起咱,认为咱是个乞丐放牛娃。”

“他们也看不起你们武将,认为你们只是运气好,恰好咱任人唯亲、看重乡党,又恰好遇上元廷势弱,才让你们闯下一番功业。”

“天德虽然是个荣誉性质的右丞相,但毕竟挂着丞相的名字,又是太傅,还是国公。”

“把天德留下来协助老四,他是不会动的。”

蓝玉听明白了,顿时怒从心中起。

“妈的,胡惟庸居然看不起俺!认为俺好欺负?”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