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人在春秋,我真的不想穿越啊! > 第761章 越来越难混

第761章 越来越难混(2/2)

目录

问题是,光会发明没有用,还要有能够保住劳动产值的力量。很大的可能性是刚发明什么拿出去卖,没有多久权贵上门,不交出技术就是死,交出技术成为奴隶或被杀死。

以为只是古代那样?社会历来就是一座丛林,缺少不了伺机而动的猎人。到了法治社会是生命会有保障没错,可是面临着各种大公司或集团从资本到人脉的打压,能够成事依旧需要是一位人杰。

因此事实是什么呢?大多数就是普通人,以为没穿越之前一事无成,穿越之后真的就能怼天怼地怼空气啦?

老祖宗早就重复强调,欲做事先惜身,人活着才有成事的可能,更别疏忽了审时度势这一项。

多数干成大事的是些什么人?比得就是谁更腹黑。

楼令当然也腹黑,只是大环境不允许超纲发挥。

现在,有那么一个人正在表演能伸能屈。

屈的时候,他能够当众向晋国赔罪,态度上还非常诚恳。

这不就获得了“伸”的机会了吗?

一国之君不止要到异国的庙堂之上认错赔罪,随后还要启程前去郤氏,在郤武子的墓碑前进行一系列的认错道歉行为。

一国之君向异国臣子认错道歉,算是史无前例的事情。

以当前的大环境而论,寿梦将能伸能屈表现到了极致。

“我们极可能在做一件遗祸无穷的事情。”士匄说道。

楼令特别看了士匄一眼,心想:“取代周王室之后,论后患,该是卿位家族彼此之间才对。”

不会有卿大夫天真的认为彼此有了自己的国家,可以永久的友好相处吧?讲实话,有点不好说,可能有人就是那么想的。

或许也不能说那样想是天真。

在之前,有着许许多多世代友好或者成为世仇的国家,没有出现特别好或是特别坏的个例。

他们生活的当下,列国固然是存在竞争,可是远没有到真正的大争之世。

没有见识过残酷之前,很难将世界想象得太过险恶。这个并不是天真,只能说是为人淳朴了。

属于寿梦的表演结束。

晋君周的表演才刚刚开始。

面对众人讲话这种事情,晋君周已经不止经历过一次,每一次都带着亢奋的情绪。

晋君周讲了不少话,总结起来就是“听其言而观其行”。

这种表态再是合适不过了。

面对列国代表,展现出了大度。

与此同时,保证了对寿梦的持续威慑以及追究的权利。

随后,晋君周简单的表示会将夷昧接到晋国安置。

有寿梦先亲自过来道歉和赔罪,明摆着就是求得了晋国的原谅,不算晋国将吴国重新交给寿梦统治出现了行为的前后不一。

甚至可以说,以大背景来进行点评,晋国在这一件事情表现得极其良好,缓解了不少国家对晋国的恐惧。

注意,是出于春秋时代的大背景之下,世人三观上的理解。

若是换个历史背景,一定会根据当时人们的三观,出现不同的理解。

这不,由于晋国展现出来的大度,开始让华元有些怀疑自己之前的某些想法对不对。

最为重要的流程走完,晋君周也表态愿意看到寿梦继续统治吴国,接下来并不会解散众人。

“诸位,有什么事情需要寡人主持公道吗?”晋君周洪亮声问。

下一秒,季孙宿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,说道:“齐国无罪而伐莱国,往伯国主持公道。”

季孙宿讲这一句的背景是,周天子在不久前接受了莱国之君的投效。

清楚这一件事情的国书,他因为莱国得到周天子的接纳,所以无法进行反驳,只能站起来说道:“我们正在试图给予莱人带去更为先进的文化。”

周天子为什么突然接受莱国的投效?那是鲁国从中进行操作。

在晋国有意取代周王室的当下,无疑鲁国又干了一件有取死之道的操作。

一边在咳嗽的华元,他看得不是季孙宿,看到的是整个鲁国烽烟处处,一座座城池与村庄尸横遍野。

从国书的神情也看不到太多的担忧,相反他完全是用看笑话的眼神在注视着季孙宿这位鲁国新执政。

齐国为什么明知道风险极大,还是义无反顾地实施吞并莱国的计划?因为齐国君臣也从晋国的一些行为察觉出端倪,所以在抢时间啊!

晋国在得到鲁国和莒国的请求之后,没有第一时间出兵加入对齐国军事行动的干涉,其实就是齐国君臣赌对了。

那么,齐国君臣看得出晋国希望他们与前来干涉的联军,进行互相的消耗吗?不管有没有看出来,齐国君臣正在蓄积更多的力量,顶住联军干涉的同时,打算一举彻底扑灭莱军的主力。

齐国有招揽闲人随军参战的传统,国内喜欢争勇斗狠的人并不少,去年临近冬季开始摇人,两个月过去已经聚集了三万多。

齐君环与齐惠公、齐顷公的不同之处在于,他才不管贵族阶层什么想法,直接给随军出战的勇士许诺,谁立功就可以得到爵位,还有大批的土地等着赏赐有功之人。

因此,聚集三万人只是两个月之内的极限,并不是整个齐国所能摇人的极限。

从事实来看,齐国已经打破了自身加上的枷锁,动用的军队远不止《周礼》所限定的三个军团一共三万七千五百。他们在去年就征召了七万大军,后续还不知道可以召唤多少勇士参战。

对于齐国突破枷锁这种事实,晋国君臣暂时并未发表什么正式的态度。

现场,国书与季孙宿开始争论。

晋君周不制止也就罢了,一众卿大夫也在冷眼旁观。

讲道理,晋国君臣可不是这种好脾气,直接就让有些代表不懂了。

华元与其他人换了位置,换到了杞朔的边上。

“听闻楼氏借兵三千给杞国?”华元问道。

杞朔颔首道:“确有此事。”

啊?

不该保密。

或者楼令没有让杞国君臣保密吗?

反正吧?杞国君臣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楼氏调动三千劲旅进驻杞国,目的当然是恫吓周边的国家,从源头上制止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收起歹意。

华元从杞朔这里得到证实,对杞朔笑了笑,重新将位置换回去。

这一下反而搞得有很多话想说的杞朔郁闷了。

个人或国家都讲究靠山,靠山够强不止可以保平安,更有用的方式还包括狐假虎威捞好处。

杞国有楼氏这个靠山,没少从齐国获得便利,其他的邻居也变得很有礼貌。

杞朔本来想跟华元谈一谈生意,哪里想得到华元只是问了一句就溜了。

有不少想趁机会让晋君周主持公道的列国代表,他们被国书与季孙宿的争吵掌控了节奏,到最后只剩下看戏的份。

晋君周也不管国书和季孙宿怎么吵,等他们吵够了才说道:“寡人已经备下宴席,诸位且移步吧。”

春秋战国时期的议事殿,它真不是用来吃吃喝喝的场所。

什么时候议事殿变得可以吃吃喝喝,乃至于都能够上演歌舞或是群臣乱舞呢?其实就是刘邦开得头。

说完的晋君周直接离开。

随后,一众卿大夫紧随退场。

再来就是其他的晋国贵族了。

“宋卿。”孙林父特别等着华元走近:“今天的事情很怪异啊。”

华元“嗯”了一声,再说道:“接受寿梦的道歉能够理解。不干涉齐国入侵莱国,本身就显得很怪异。”

宋国就在南边,非常清楚各个国家的相处模式。

华元在外交的成就上不低,长期可以接触并从列国大臣处得到第一手信息,视野方面比多数人更加开阔。

“吴国只要继续袭扰楚国,便是对晋国有用。”华元看到孙林父点头,转而问道:“贵国有意干涉齐国对莱国的入侵吗?”

孙林父听懂得华元的潜台词,说道:“晋卿到现在都没有给予任何指示。”

有人稍微看到一些苗头就将整件事情想得透彻。

有的人即便是事实已经摆在眼前,该迷糊还是迷糊。

当然,孙林父日子过得并不迷糊,只是存在进退两难的窘境,想要有所作为,奈何就是君主不断拖后腿。

华元想说什么又没有讲出来,摇了摇头自顾自走了。

本来想与华元并肩而行的孙林父愣在了原地。

“这世道,变得越来越奇怪了啊!”孙林父为什么找华元?他就是想让华元帮忙解开一些疑惑之处。

现在,孙林父从华元的表现察觉到一些信息,恐怕卫国正在面临危机?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