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其他小说 > 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 > 第705章 终章

第705章 终章(2/2)

目录

阿布加兹接任以后,觉得汗国各部根本不听话,扎莫加(库里台)大会也分走了本属于他的太多权力。

于是乎,他想到了个好办法。遣使中国,朝觐请封。

相比灭亡很久的蒙古人,他们的黄金血脉,哪能比得上强盛的中国皇帝的圣旨册封。

而且,阿布加兹对陆上丝绸之路,既是眼馋,又觉得忌惮。

丝绸之路肯定不能断,要不然汗国的钱袋子就没了,可也不能放任这群汗国贵族,与中国商人搞走私,光明正大侵吞汗国的赋税财政。

更重要的还是,在北边一直不足为患的哈萨克人,他们居然再度实现了统一,还得到了中国皇帝的册封与支持。

这对布哈拉人而言,并不是个好消息!

布哈拉汗国就这般屈服了。

随着布哈拉汗国的臣服,更西边的希瓦汗国(剌子模),还有南边的巴达克山、坎巨提、杜兰尼(阿富汗),也相继向大明皇帝献上奉表。

中亚地区至此,全部变成了大明的属国。

沙俄通往远东、中亚、阿拉伯的道路,至此被团团封锁包围。

那位建立了沙俄“锦衣卫”,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沙皇的中央集权的安娜沙皇,已经病逝多年。

在经历了伊凡六世的短暂执政后,彼得大帝的三皇女伊丽莎白(不是英国那位),趁机发动军事政变,成功夺取沙皇皇位。

与她的堂姐安娜不同,这位女沙皇才是俄罗斯真正的开明派,不仅恢复了彼得大帝时期所有改革措施,还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集权。并且鼓励商业对外贸易,取消了俄国境内所有海关,以此吸纳外国商人前往贸易,缓和与欧洲间的“贸易战争”。

历史上,也是这位女沙皇开始,中俄的战争关系得以缓和,伊丽莎白甚至主动派遣使节团,前往北京与清廷放低姿态,缓和斡旋双边贸易。

就在五年前,伊丽莎白将她姐姐安娜(同名而已,不是她的沙皇堂姐)的儿子彼得三世接回国,并立为继承人,还亲自做媒,让彼得三世迎娶了安哈尔特-采尔勃斯特公国的索菲娅公主。

叶卡捷琳娜二世,与历史一样,成功嫁入俄罗斯。

……

建武三十五年。

举国欢度新年,就算再贫困的家庭,到了新年也会拿出存钱,稍微去买些肉食油水。

如今的大明,肯定还有许多穷人,但食不果腹却是已经很少。

因为大明的疆域很大,对边疆领土的移民开荒,官府牵头一直都有在做。

实在混不下去的,可以直接由官府牵头,到西域、漠北、漠南这些地盘移民开荒,去了就管分田,官府还无息借给耕牛。

北海都司这些地盘,冷是冷了点,但肥沃土地很多,而且前几年还有赋税减税政策。

全国各地官民百姓,都在忙活着过年。

南京城。

同样也是满城张灯结彩,皇城里百官已经齐聚,个个衣着正装礼服,手持笏板分级站位。

他们今天不仅是来朝,给皇帝拜年的,还是要跟随前往,出城告祭天地,与紫金山大明太祖陵寝。

百官齐聚,正装礼服。

太常寺官员牵头,包括随行军兵、宫女,足有上千人。

皇帝御辇,还有众多后妃,皇子女百官其后,队伍绵延街道,引得百姓蜂拥围观。

好在应天府尹、五城兵马司早早得到消息,派出大批衙役官兵维持秩序,好歹是没因此酿出什么事故。

祭祀队伍出城后,直奔紫金山,后面是无数看热闹的百姓跟随,朝廷没有禁止他们跟着,只是最多跟到紫金山皇陵外,就得被拦下来。

在御辇上坐了一会儿,朱怡炅还眯着睡着了,还是随侍女官提醒,方才苏醒。

年纪大了,精神头是越来越差了。

看着身边都是女官,曾经用的颇为顺手,从台弯起家便跟随,也算从龙老臣的那个老太监,早已病逝多年。

从御辇上被搀扶着下来,朱怡炅与皇后携手,前往太祖陵寝告祭。

在一番繁琐的祭拜仪式,朱怡炅没有依礼起身。而是忽地凝视着那块太祖的神主牌位,颇为感慨的说道:“老朱啊!今日是我给你大祭,我便不客气的喊你一声老朱了……”

一旁本来要按照流程的太常寺官员有些发懵,他刚听到了啥

不仅他有些不知所措,后面离得近的百官,还有后面准备上前的太子,都是不由一怔。

不知皇帝(父皇)要做什么

朱怡炅却是自顾自的上前,笑道:“你把咱坑到这走了一遭,这一遭就是半辈子啊!不过咱倒也不怪你,这如画江山,百姓安居乐业,那劳什子的三千年变局……应当也是不会再有了。老朱你差不多也该安心了,咱也能安心了。”

“太子啊!”

听着父皇唠叨一堆有些听不懂的话,一身正装的太子朱伯圻突然听到父皇呼喊:“儿臣在!”

“不用那么严肃,你过来。”朱怡炅却是一招手。

朱伯圻乖乖上前,正要对着神主牌走流程跪下祭拜。

朱怡炅却自顾拉着儿子的胳膊,就像个寻常农村家长,对着老朱的牌位就“介绍”道:“这是咱的儿子,叫朱伯圻,也是咱的太子。那些个百官都说,咱这太子,与老朱你的太子颇为类同。呵呵,无非溜须拍马而已,不过咱这太子,倒确实挺像咱,都是那些个文官口中,心狠手辣、刻薄寡恩的暴君。”

“臣等不敢!”

离得近的几个朝中大员,包括主持祭祀的太常寺官员,全都齐刷刷跪了一地。

就连太子朱伯圻也跟着跪地,因为那些话说不上是夸他,还是警示他。

“哈哈哈!”

朱怡炅笑了,也不让众臣和太子起身,就这么凝视着老朱的牌位:“老朱啊!既然都说咱的太子像你,那咱却是不能像你,熬着熬着把太子给熬没了。这一统江山,远迈汉唐的事儿,咱都干完了,咱也老了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,咱没那个心气,也该歇一歇了,该让大明和百姓们歇一歇了。”

说罢,看向太子与跪地叩头不言的内阁众臣:“太子、内阁诸卿家。”

“儿臣在。”

“臣在。”

“拟诏吧!朕要传位太子,今后就做个太上皇,也该安享一下晚年了。”

嚯!

此言一出,群臣震惊,一时间不知该劝谏,还是高呼圣明。

朱伯圻也听得晕晕乎乎,他今年已经36岁了,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,到后面看着父皇年纪越大,身体却一直很好。

他都已经做好要跟父皇,比谁命长的准备了,每当夜里做梦的时候,偶尔还会梦到,父皇驾崩,自己继位当皇帝……

现在,梦成真了,自己终于要当皇帝了,可却没有想象中的高兴。

紫金山皇陵大祭后,不过月余。

皇帝宣诏退位,太子登极御宇。

百官或喜或忧,喜的是压在头上,如同大山一般,赶着他们干活,不许他们贪污兼并土地的“暴君”终于退位了。忧的也是“暴君”退位,一朝天子一朝臣,许多官员都为仕途而担忧。

不得不说,虽然天下士子,许多都暗骂皇帝是“暴君”,而且还刻薄寡恩,但也的确只要做出政绩,就能升官。

就在群臣喜忧参半,新皇登基半年,绝口不提大赦天下之事,随即突然下诏彻查全国田亩,海关市舶司……

好家伙,这波操作,给群臣和天下官吏都看傻了。

他们从新皇身上,看到了年轻时候的“暴君”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