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章 宴会起舞(2/2)
抬起头时,她的目光与刘安对视,微微触碰,便立即化开了。
只是仅此一眼,她刚刚略微平缓的心跳又加起速来,脸颊也跟着发红发热。
为免父亲和卢公发现自己的异状,蔡琰留下一句“琰儿献丑了。”便退到靠近门口那边,竹子给她搬来的案席上,将古琴置于案上,屈膝跪坐,素手拨弄琴弦,信手拈来一曲《阳春白雪》。
刚刚近距离相对,刘安总算大致看清了蔡琰此时的面貌。
虽然他一直在内心提醒着自己,她才十五岁,她才十五岁!
可她真的好美!
隔着面纱,面容看的其实并不真切。
但蔡琰一举一动之间的大家闺秀气质,那种优雅淡然、清丽脱俗,实在太吸引刘安的眼球了。
也幸亏刘安来到东汉以后经历不俗,紧张刺激的争权夺利、生死之间的战斗、兵权在握的杀伐都经历过,心坚如铁,不会轻易被外物所动。
若是换成前世的他,此刻已经在两位长辈面前出糗了。
刘安缓了缓心绪,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此时蔡邕已经随着旋律舞动起来,长袖翩翩,舞姿大开大合,虽称不上赏心悦目,看了却也能让人心情舒畅。
刘安拍手叫好,举杯与卢植对饮,同时对蔡邕的舞和蔡琰的琴赞声不绝。
半晌,蔡邕邀请刘安共舞。
刘安眼角微不可察的抽动了一下。
让他赞美古舞可以,但让他一个现代人和古人一样,在宴会上长袖飘舞,怎么都感觉别扭。
只是,拒绝别人的邀舞在汉朝又是很失礼的事。
蔡邕曾经就因为拒绝了一位太守的邀舞而被那人心怀怨恨,要置他于死地。
此事处理不好,那就要与蔡家和卢家交恶了。
刘安起身,腼腆的朝蔡邕行了了个礼。
“蔡先生,非是安不愿,实是舞姿丑陋,不敢搅了各位雅兴。安一武夫,略通武艺,不若安以舞剑代之,若何?”
“哦?”蔡邕停下舞动,投来感兴趣的目光:“早就听闻刘县令文治武功皆通,昔日那首‘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’文采斐然,历历在目,今日定要见识见识刘县令的武功如何!”
蔡邕回到座位上,将堂下空间让给刘安。
刘安抽出腰间佩剑,挽了一个剑花,随后徐徐而动。
蔡琰也逐渐停止弹奏阳春白雪,无缝衔接了一曲金戈铁马,杀气腾腾之曲。
此曲名为止戈,乃是蔡琰根据刘安所描述的恢弘战场,自创的一首琴曲。
刘安听着那气吞山河般的起誓,手中的剑招也愈发凌厉,一挥一挑之间,似乎都带动着漫天杀气。
一时间,琴曲与剑舞完美融合在了一起,令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那残酷而又恢弘壮阔的战场之上。
注:蔡邕的另一个女儿贞姬,史称在蔡邕避宦官祸时,曾依附泰山羊氏,为表感谢,将贞姬嫁给了原配去世的羊衜,按时间来算,贞姬应是蔡琰的姐姐。
虽然蔡琰的年龄也只是作者根据各种资料推测来的,但应该大差不差,以及,本书中蔡邕在洛阳卢家躲避,是作者的合理二创。
嗯,合理。
大家应该知道,也理解什么意思的吧?哼哼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