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小说 >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> 第691章 上官老师

第691章 上官老师(2/2)

目录

这边的办公室她还是第一次来,可让她自己都觉得诧异的是,她竟然能精准地找到这里来。

更让她脸红的是,她潜意识就认为李学武在这。

在李学武的示意下,她捧起了桌上的咖啡杯,味道浓郁真诚,直冲大脑,让她精神提振了几分。

偷偷打量着李学武的办公室环境,在心里做了对比,顿时觉得厂领导也不好当呢。

自从红星厂进行机关人事变革,以及最新的集团化管理班子架构搭建,这主办公楼就更显得拥挤不堪了。

尤其是这主办公楼三楼,厂管委办班子成员扩充以后,厂领导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一个,一层楼都占了。

你说楼下和楼上都有地方,可你要是管委会大管家,你能把哪位领导的办公室上调,哪位领导的办公室下调啊还不得打起来啊!

你觉得李主任是一把,可以去四楼,同几个会议室一起,可李主任不愿意高高在上,脱离群众。

你又觉得哪位领导不值得你的尊重,可以放去二楼,被其他班子同志“踩”在脚下呢

所以这个问题无解,主办公楼虽然环境一般,可坐北朝南,名正言顺。

虽然三楼显得拥挤,可大家平起平坐,身份对等。

这些班子成员里李学武最小,无论是年龄还是职级,所以他也是发扬风格,不换办公室。

以前管委办主任的办公室多加了一块秘书长的牌子,其他两位管委办副主任也只能屈就于原来副主任的那一间办公室。

可在上官琪的眼中,作为秘书长的他,办公环境真的很简陋,却不见他嫌弃和不满。

长方形的办公室,办公桌侧着窗子贴着一角摆放,办公桌对面是两把椅子,椅子后面是整面墙的文件柜。

一长一短两张沙发挤在办公桌的右侧靠门位置。

再加上沙发围着的茶几,以及文件柜右侧靠门位置的茶柜,将小小的办公室填了个满满登登。

“茶淀家具厂的产品。”

李学武见她打量着办公桌与文件柜之间的简易折迭床,端起茶杯笑着介绍道:“贸易管理中心在运营。”

“我们家也有一张,是我二哥买的,”上官琪见李学武看破了自己的观察,有些不好意思地抿着嘴角低下头解释道:“他也养成了午休的习惯,说午休很科学。”

“呵呵,你觉得不科学吗”

李学武轻笑着说道:“我父亲是中医,我爱人是西医,我也有很多医生朋友,他们都认可午休习惯。”

“只要时间不要太长,就不会给心脏太多压力。”

“这我倒是没研究过。”

上官琪端着咖啡喝了一小口,眼睛一亮,抬起头看着李学武说道:“味道很醇正,国内也有卖这种”

“不清楚,朋友送的。”

李学武微微一笑道:“我喝不惯,一直放在那。”

“你可能也知道,彭晓力现在负责其他工作了,茶柜里的东西都是他交接前收拾的,否则我都找不到。”

“是,我听说了——”上官琪又喝了一小口,目光不自然地挪向了别处,“您怎么不选个专职秘书”

“暂时没需要,也不想为难人。”

李学武的回答足够简练,让上官琪都有些惊讶。

她诧异地看了李学武一眼,说道:“您现在负责的工作这么繁重,没有专职秘书怎么忙的过来”

“距离我办公室十步之内就是委办综合办,”李学武笑着用手指了指,说道:“那里有很多秘书帮我。”

“很多工作不一定非要专职职业,很多问题也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,”李学武看着她的眼睛说道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,有时候需要换换思维思路。”

上官琪听出了李学武话里的劝慰,面色顿时恢复了刚刚来时的郁郁,低下了头不说话了。

“你来的正好,我刚好有几个问题想要跟你请教。”

李学武见她低落的情绪,站起身在上官琪惊讶的目光中走到办公桌旁找出了一本书走了过来。

“我刚刚学到了欧拉角,关于其求解的办法一直摸不到门径,能问问你吗”

“欧——欧拉角”

上官琪惊讶的表情更甚,瞪大了眼睛看了他手里的数学书,问道:“您是自学还是跟着老师在学习”

她有些错愕地解释道:“我知道您还在大学进修,我是说您……您怎么学到这些知识了”

“我大学学的是马列主义。”

李学武抿着嘴角强调了一句,坐回到了沙发上,将明显翻过很多遍的书放在了茶几上。

“我数学底子很薄弱,只有高中基础,学起这些来有些费劲,跟教授们请教过几次,慢慢摸索着学习。”

“那您还真是——”

上官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震惊和钦佩了,眨了眨眼睛,说道:“您学这些是为了……”

她试着问了一句,可没有问完全,但她已经猜到李学武为什么要学欧拉角了。

欧拉角是一种描述刚体旋转的三个关键参数的方法,由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在1776年提出来的。

它用来确定定点转动刚体位置的3个一组独立角参量,由章动角θ、旋进角(即进动角)ψ和自转角φ组成。

说起来很复杂,但它是解析四轴无人机四元解算姿态角的参数数法,是她目前研究项目的一个内容。

这对于她来说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,对项目来说也只是算是基础知识罢了。

但对于李学武这样日常工作繁忙的厂领导来说,还能抽出时间了解这些基础知识,就真的很难得了。

“虽然帮不上你们的忙,”李学武微微一笑,说到:“但总要理解你们的辛苦和努力嘛。”

“领导,我——”上官琪哽住了,愣愣地看着李学武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。

李学武敲了敲数学书,看着她说道:“我的教授告诉我说,求解欧拉角要用到很多复杂的数学知识。”

“呃——是,是有点复杂,”上官琪回过神,她看得出李学武目光里对知识的认真和求解的态度,低下头指了数学书上的相关公式内容解释道:“但求解它却有很多办法,比如这里用到的欧拉角法、四元数法、方向余弦法、三角函数法、rues参数法、等效旋转矢量法。”

“原来解决它有这么多种办法啊!”

李学武微微惊讶道:“但我连一种都搞不懂。”

“呵呵——您没必要……”

上官琪忍不住轻笑了一声,刚想说您作为领导,没必要了解这些,可抬起头看着李学武的研究,她又把话咽了回去,拿了书边的铅笔在白纸上做了演算和解答。

她写的很慢,讲解的也很认真,也看得出李学武听得很认真,一步一步地解释清楚了。

第一次用了欧拉角法,第二次则用了四元数法。

她给李学武介绍了目前项目组对欧拉角的测算实验,发现方向余弦法在对载体姿态动力学求解时会产生歪斜、刻度和漂移误差。

但sins中在进行姿态求解时估计出这些误差是很重要的,与方向余弦法相比,四元数法的优点在于不仅歪斜误差等于零;而且刻度误差的推导很简单,能得出便于进一步分析的解析表达式。

而方向余弦法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分析和检测到刻度误差,且不能得出通用的结论。

“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欧拉角法、方向余弦法和四元数法进行对比,结果表明四元数法具有最佳的性能。”

上官琪抬起头,眨了眨眼睛,看着有些迷茫跟不上的李学武问道:“我是不是讲的太快了”

“不,不是你的问题,”李学武摆了摆手,说到:“是我的基础太薄弱了,反应的也太慢了。”

“虽然我很敬佩您的学习精神,但您也不用对自己如此苛刻,”上官琪轻声劝慰道: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就像我们实验欧拉角一样,得慢慢来。”

“嗯,是我太心急了啊。”

李学武了然地点点头,长出了一口气,说道:“小事不急,大事不乱,事急则变,事缓则圆的道理我都忘了啊,”

“对——对不起,领导。”

这会儿上官琪也听明白了,秘书长其实是在劝自己,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。

李学武看着她说道:“是人都有情绪,没有情绪的不成了石头人了嘛。”

“但人与石头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咱们有思想,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,以适应工作和生活,对吧”

“嗯,我又给您添麻烦了。”

上官琪抬起头,看向李学武说道:“其实我也不知道……就是慌了。”

“很正常,我能理解你。”

李学武端起茶杯说道:“我现在都不敢去学校上大课,因为怕跟不上被同学们嘲笑。”

“你看看,那是红星厂的某位领导,却连这么基础的知识都不知道,就这还领导呢那我也行——”

他故意用第三人的语气讲着自己,逗笑了上官琪。

“我知道您的意思了。”

上官琪目露感激地说道:“我回去后会努力调节自己情绪的,把项目工作做好。”

“要把管理工作做好,”李学武强调道:“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,领头羊不仅仅技术领先,更要精神领先。”

他点了点上官琪说道:“你要是丢了精气神,那这个项目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。”

“我记住您的话了,”上官琪认真地说道:“我回去后一定认真检讨自己。”

“想明白就好了,检讨,没那么严重。”

李学武仔细整理了刚刚上官琪讲解的草稿纸,夹在了书里,说道:“谁还没有迷茫的时候呢”

“领导,我有一个疑问。”

上官琪见李学武如此的随和,也认真地问出了心中的疑问:“您为什么要我们研究四轴微型无人机呢”

“您应该知道,固定翼喷气式无人机才是主流。”

“什么是主流谁规定的”李学武同样认真了表情,道:“从1914年一战中英国研制无人驾驶空中炸弹失败以来,到1917年英国研制世界上第一款无人驾驶飞机以坠机失败告终,谁规定无人机该怎么研究了”

“美利坚人”李学武挑了挑眉毛,说道:“那一年斯佩里空中鱼雷有了自动陀螺稳定仪。”

“1935年,蜂后式无人机,无线电遥控全尺寸靶机,这算近代无人机历史上的开山鼻祖了吧”

他顿了顿,继续讲道:“作为靶机和自杀式无人机的蜂后不也被淘汰了吗”

“我知道阿美莉卡搞出了d21,但我更知道这玩意儿到目前为止实验了8次,只将就着成功了不到三次。”

“你知道‘长空’无人机吗”

李学武嘴角动了动,讲道:“咱们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,搞出来的却是一个亚音速的靶机。”

“当然了,我不是说长空无人机没用,但在我的心目中,它没有那么的有用,至少没有形成战斗力。”

他比划着说道:“目前阿美莉卡飞进来十几架次的无人机,但都掉下来了,这就是固定翼。”

“可是——”上官琪有些气馁地说道:“就算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,可我们的研究能力实在是……”

“嗯,你可以直说的。”

李学武听得出来她的语气变化,点点头说道:“一清二白是我们的现状,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决心。”

他站起身从报刊堆里翻找着,嘴里说道:“我知道你们研究所缺少人才,也一直在跟厂里想办法。”

“这是——”上官琪茫然地从李学武手里接过一份报纸,在他的示意下看了起来。

报纸上的内容很简单,就在前天,在北江省管委会《关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工作的报告》中批示:“毕业生分配问题是个普遍问题,不仅大学、且有中小学”。

要求各部门、各地方、各大中小学面向农村、边疆、工矿、基层,即“四个面向”,及时做好毕业生的分配工作。

指示是有了,可就连闭门造飞机的上官琪都知道,这“四个面向”在此时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压缩、绝大多数工矿和基层都无法招工的形势下,实际上只能面向农村和边疆。

她好像明白了李学武的意思,抬起头有些希冀地看了过来,见到了领导脸上的微笑。

“我已经同谷副主任谈过了,”李学武手轻轻拍了拍沙发扶手上的数学书说道:“人事处会将大学生招收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实施。”

“不惜余力,拓宽科技。”

他手掌按在数学书上,说道:“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,上次咱们提到的ibm360计算机到港了,下周就能到厂安装了。”

“真的——太好了!”

上官琪兴奋的差点跳起来,上次领导确实说过,可她根本不敢想。

这个时期科技封锁的太严重了,这种级别的电子计算机很难弄进来,除非是特殊的渠道。

万万没想到,领导说到做到,真把计算机搞到了。

“我还可以跟你透个底儿。”

李学武自信地看着满眼兴奋的她说道:“最近咱们厂能从馹本拿到更先进的电子生产技术,法国也会提供一些必要且先进的无线电电控系统技术。”

“而且,冶金厂那边已经确定,有色金属、稀有金属的研究进度非常顺利,实验材料你也不用愁了。”

他点点头,看着重新找回自信的上官琪说道:“我还帮你联系了在京几个大学的业内泰斗做顾问,需要什么材料,只要国外公开有的,我就能给你搞回来。”

“所以——”李学武看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,但眼眶里已经有了泪水的上官琪笑着问道:“咱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功”

“谢谢您,领导——”

上官琪抹了眼泪,笑着说道:“您对我们的支持太多了。”

“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。”李学武笑着看向她,说道:“你们慢慢研究,我也慢慢学习。”

他举了举手里的数学书说道:“我尽量争取在你们有了研究成果之前学会这些基础知识,看看谁更快。”

“我已经感受到压力了。”

上官琪笑着整理了情绪,说道:“遇到您这样学习型的领导,我能表达的只有敬佩和敬仰了。”

“夸我就算了——”李学武笑着说道:“我是好读书,但不求甚解。”

“工作实在是太多了,只能挤出之余的时间用来学习和了解,去拜访教授请教也是有时间限制的。”

“领导,如果您不介意的话,”听了李学武的话,上官琪主动讲道:“我可以帮助您学习这些知识。”

有些冲动地说出了这句话,她又怕李学武误会了她的意思,本末倒置,耽误了科研,便补充道:“我是说我工作以外的时间,可以你帮您……”

“呵呵,那我得准备束修了。”

李学武没在意她的紧张和尴尬,站起身走到茶柜旁找出了那罐咖啡,回过头对上官琪问道:“上官老师,这个行吗”

——

ps:昨天谁问那个时候有没有抽纸的,这个就是了,拆开包装打开是一迭的皱纹纸。(我不会乱写的)

目录
返回顶部